对标世界一流 勇探发展新路

来源:惠州日报 时间:2020-12-09 10:42:10 浏览次数:

11月27日,《惠州日报》用4个版的规模,重磅推出“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问策部门行”大型主题系列深度报道的第二篇—石化能源新材料篇,深入探讨在新发展格局下,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中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IMG_256

1127日,《惠州日报》用4个版的规模,重磅推出“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问策部门行”大型主题系列深度报道的第二篇—石化能源新材料篇,深入探讨在新发展格局下,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中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相关专家、行业、院校有关负责人、企业人员对报道给予高度评价。采访对象纷纷表示,报道提出的问题、思考和对策客观,符合当前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很受启发。他们还结合实际工作对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评价:报道深入全面到位有深度

“报道既有宏观的分析,又立足当地实情,对惠州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做了很全面的分析,问题提得很准,建议很有针对性,读完后很受启发。”惠州联合铜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组报道让他对惠州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目前公司业务涉及5G领域相关材料生产,接下来还计划在新材料方面进行扩产,报道中的分析与对策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报道聚焦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与世界一流的量级能级差距,从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举措,就如何推动现有石化支柱产业迈向一流、能源新材料‘破圈’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很全面,有深度。”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认为,该主题报道融合了业界、学界、部门力量,对接下来我市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发挥优势锻造长板和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打造具有控制性优势的世界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有决策参考价值。

大亚湾区石化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大亚湾区安全生产首席顾问蒋兴镛点评说:“报道很客观,符合当前我市石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的思考和对策也很客观,为我市石化产业迈向世界一流提供了理论支撑。”

建议:做大做强做深石化产业链

对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如何发展壮大,业界一直在思考。业内专家认为,惠州宜围绕“大乙烯、大化工”核心,继续做大做强做深石化产业链,加强在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集群、石化生产型服务业产业集群等三个集群的布局与建设。“比如涵盖农药、染料、涂料、添加剂、催化剂、高分子材料等11大类的精细化工,惠州在建齐补强产业链方面尚有较大的空间。”蒋兴镛说,要形成“百花齐放”的完整产业,惠州不但要锁定优质企业和项目,加强与上游企业沟通对接,推动更多化工原料产品留在园区向高端下游产品转化;也要瞄准规模小、产量小,但经济社会效益高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项目,着力发展电子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塑料合金等产品,切实找到一条符合惠州产业生态的发展之路。

“市委市政府对于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的定位很准确,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完善,接下来就要努力落实。”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海波建议,惠州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促进大企业把研发中心落在惠州,另一方面应出台政策促进企业跟高等院校合作,引进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

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助理湛明建议惠州打造多个园区或者扩园让需要入园的产业项目入园;对有些不需要入园的企业,可以在园区周围规划产业用地供应给这类企业,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完整产业链。

加大人才“引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采访中,业界、学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对加大人才引进和支持企业创新力度的期盼。

“惠州在引进‘两所两装置’、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高端研发机构方面已经下了猛药,接下来要在如何实现产业人才培养本土化、持续化、高效化等方面下功夫。”肖定书认为,石化产业越往中下游发展,对创新驱动、高精尖高素质产业人才的需求越凸显,惠州在注重引入高素质人才、高端科研机构的同时,更要重视本土高素质产业人才的培养。

黄忠平也认为,惠州要打造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对标世界级水平,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必须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强化人才第一资源支撑,建议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建立政产学研人才“旋转门”制度,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动力。

“招商需要先引才,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石化产业人才,担任招商负责人、顾问、执行人。”湛明称,这些人才熟知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的现状,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能够做好定向精准招商。建议政府制定完善的招商奖励制度,鼓励上中游企业和相关人才积极向招商部门推荐优秀企业。

“建议政府多出台一些接地气、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产业优势的宣传,吸引人才落户。”惠州市满久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天林建议政府在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加对人才的“引力”,并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海波认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大发展将让惠州迎来人才的大需求,不仅仅是研发人才,管理、操作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也是惠州所需,需下大力气补上这一短板。

计划:搭建研发平台服务产业发展

吴海波介绍,为破解化工园区中试难问题,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正在原来的经验基础上,筹备建设化工新材料项目的中试熟化基地。此外,该院将针对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搭建绿色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环境净化技术研发中心、功能性新材料研发中心等三个研发中心。同时,该院还将积极参与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石化能源方向)、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等研发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基地、科普基地、专家库等,全力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做好服务。

“原始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都离不开高水平科技人才,但惠州人才紧缺的问题十分明显。”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办公室主任、东江实验室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玥表示,依托好的平台和好的发展前景,用好人才,让人才有施展能力的空间,才能吸引人才。他透露,依托CiADSHIAF两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东江实验室将聚焦先进核能与核技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相关领域,联合相关高校开展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并形成人才集聚效应,辐射相关产业,驱动地方创新发展。

惠东县白花镇党委书记林豪说,为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白花镇将全力协助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攻坚克难,配合做好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实施的“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

              惠州大亚湾区石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粤ICP2022102096


官方微信